直线电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40年惠斯登(Wheatstone)提出和制作雏形但不成功的直线电机,从那时至今已有160多年。在这个发展历程中,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探索实验阶段(1840—1955)、开发应用阶段(1956—1970)和实用商品化阶段(1971至今)。
第一阶段是直线电机探索实验和部分实验应用阶段,由于当时直线电机的理论还只是雏形、设计不够完善、且受到材料的性能、制造技术的限制,使得直线电机效率较低,可靠性不高,所以直线电机在这一时期始终未能得到真正的应用。
第二阶段是直线电机的全面开发阶段。由于自动控制技术、制造技术及材料技术的突飞猛进给直线电机的研究应用奠定的坚实的基础。这时期主要以英国莱恩苇特(E·Laithwaiter)教授为首的一些人在强调直线电动机基础研究的情况下,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公开发表了直线电机理论分析的文章,并出版了比较系统的介绍直线电机的专著《Induction Machines for Special Purpose》,这给直线电机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也鼓励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继续努力。
第三阶段是直线电机的独立应用时代,在这个阶段直线电机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在旋转电机无能为力的领域大展身手。从此直线电机的应用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制成了许多具有实用价值的装置与产品,如运用直线电机驱动的磁悬浮列车时速达到了500Km/h,接近了航空飞行速度,电子缝纫机、磁头定位装置以及应用音圈直线电机加工活塞的中凸变椭圆的数控车床等。